餐饮消费是从农田到餐桌链条上的最后一个环节,社会关注度极高,但监管不易。截至2014年12月底,我省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建成“阳光厨房”2310家,其中学校食堂1434家,社会餐饮876家。我省“明厨亮灶”工作让餐厅、食堂等敞开厨房,保证食品安全能被更好地监督和改善,为公众消费、行业发展、监管执法和社会共治带来积极影响。
“明厨亮灶”是我省2014年餐饮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初步实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保障了餐饮场所的食品安全。而我省“阳光厨房”的由来,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绍兴市一酒店发生一起喜宴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原因是虾在烧制后储存时间较长,储存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导致食物中毒。为加强对凉菜间、加工烹饪交叉污染、菜肴储存环境等关键点的控制监管,2012年初,绍兴市开始探索在餐饮单位关键控制点安装监控视频,很多不规范问题得到矫正,比如生熟混放、清洗池混用等。
2013年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餐饮单位安装监控的做法命名为“阳光厨房”,并在各地市的餐馆、学校食堂等持证餐饮单位持续推进。2014年,将“阳光厨房”作为食品安全考核的二类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推荐建设。现在,宁波市“阳光厨房”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杭州1728万元,上城区部分餐饮企业的消费者,还可以下载APP实时监控后厨。
2015年,浙江将把“阳光厨房”作为餐桌治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考核推动”的原则,分层分类推进,把“阳光厨房”的小视频,建设成为社会共治的监督大平台。根据近日我省公布的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针对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的“阳光厨房”,今年的目标是建设率达到30%。
问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