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从“麻雀学校”看农村教育城镇化

  中央党校教授郭强在《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很多农村孩子开始涌向城镇求学,致使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一些乡村学校因学生不足10人而变成“麻雀学校”,“复式班”再次出现。
  绝大部分农村人口要城镇化,农村孩子、农村教育当然也要城镇化。但目前,农村教育城镇化还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教育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出现偏误。现在的教育均等化重物不重人,按传统乡镇、行政村的区划进行投入,导致农村校舍大量空置,而县城学校拥挤不堪。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要随人走。地方政府应切实把农村教育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向进城读书的农村学生,确保进城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家庭负担不增加,食宿交通有保障。
  其次,教育城镇化跟不上人口城镇化的步伐。县域城镇学校学生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多的农民工子女不能随父母流动,只能以留守儿童身份在老家城镇读书。如果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县域城镇学校的压力将大大缓解,农村教育城镇化将实现巨大飞跃。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优先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读书,应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先的位置予以决断决行。
  第三,教育理念的含混,影响了对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态度。教育理念决定教育体制和教育行为,但近些年来教育理念先后陷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争两个泥潭,激辩如何拉车,忘记抬头看路。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三个面向”,立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农村教育城镇化应先走半步,用教育的现代化拉动国家的现代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