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忠,一个一天只肯给自己5元生活费的农民,8年间却先后资助了贫困辍学学生12万元。为了让更多山区面临失学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四处动员爱心人士捐助贫困生。8年来,他和爱心人士共捐助了385名贫困生。今年他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失学之痛,让他助一批辍学生走进大学
陈志忠是湖北谷城县北河镇过山村人。1997年,36岁的他来到十堰市开了一个小小的副食店。
1999年9月底,陈志忠看到了《十堰晚报》上的一篇报道《14岁少女辍学打工在广东被骗》,写的是郧县叶滩中学女生英子因家贫辍学后,被人骗到广州市美容院强迫卖淫。英子誓死不从,偷跑出来报警,广州警方资助了500元路费,英子才回到郧县老家。
看到这篇报道以后,埋在陈志忠心底几十年的贫困之痛、失学之痛一下子涌上心头。陈志忠也是14岁因家贫被迫辍学的。陈志忠有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二,母亲有病,当时一家7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天只能吃两顿稀汤。
很快,陈志忠打听到了叶滩中学的电话,向校长了解了英子的一些情况,他表示,只要英子还想上学,每年1200元的学杂费他全包了。当天,陈志忠就将半年600元现金汇到了叶滩中学。失学的英子在陈志忠的帮助下,终于再次走进了学校。
2003年8月的一天,陈志忠和朋友在一个小餐馆里吃饭,说起了山区贫困生的情况,他提出要朋友们发动有爱心的人士捐资助学。
他身旁一位叫余梅的女服务员听到后,说自己也是因家贫才辍学打工的。得知情况后,陈志忠当即提出,他拿出2000元让余梅读完高三,如果考上大学,他还会帮助余梅上大学。就是这2000元,彻底改变了余梅的命运。2004年,余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大学。直到今天,陈志忠依然在资助余梅。
在陈志忠的资助下,有一大批这样的辍学学生走进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说:我身上的1000元钱资助给辍学的贫困生,它所产生的就是一种乘法价值,可能是几万、几十万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改变贫困生个人、家庭的命运,甚至也可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先助考上清华的贫困生,考上普通大学的女儿迟上一年
陈志忠每救助一个贫困生,面前就又会出现一大批等待帮助的贫困生。这让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2001年8月28日,陈志忠得知郧县有一个学生叫陈献文,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是没钱上学,她的父亲患肝病好多年,家里一贫如洗。
陈志忠十分着急:考上清华,都是国家的人才啊,上不了多可惜!可到清华读书一年得1万多元,他心里想帮也没这个能力,因为他的手上已有六七名贫困生,每年就得7000多元。
陈志忠晚上睡在床上想,他女儿与陈献文同年高考,他原准备有1万元让女儿上学,可想到陈献文考的是清华大学,如果上不了学就太可惜了。而女儿考的是武汉一所普通高校,同样是1万元钱,让陈献文上清华的价值要比女儿上普通大学的价值大得多。再说女儿迟一年,也不影响去武汉读大学。第二天,他瞒着女儿,把1万元钱送到陈献文家。2002年,他才把女儿送到武汉上大学。
2003年,陈志忠开始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资助贫困生,最终有9个爱心人士参与助学。这9个爱心人士资助了15个面临辍学的贫困生,每个贫困生一年获得2000元,一年就是3万元,四年大学读完,15个孩子可以得到12万元的资助。
陈志忠的人格力量感动了很多人,全国各地媒体也开始关注陈志忠的爱心助学事迹,福建、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主动与陈志忠联系资助十堰山区的贫困生。
痴心助学受尽冤屈也不悔
在爱心助学的路上,陈志忠尝尽了酸甜苦辣,他被敲诈者打过嘴巴子,被误会的家长们告过状,被不愿意献爱心的人耍弄过,也曾被缺乏教养和感恩之心的贫困生狠狠地气过。
陈志忠资助的385个学生中,有一半得到资助后从来不联系资助者,不知道感恩。然而,生气归生气,他从没有动摇过资助贫困生的信念。2006年底,陈志忠又把全国各地朋友汇给他用于做心脏搭桥手术的5.3万元捐出来,资助了35个贫困生。
陈志忠说:这么多年,我每次把成百上千上万的现金拿出来资助贫困生,从没有心疼过,因为孩子们把钱用到了正道上。资助这些贫困的孩子,他们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几代人的命运。即使有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多读些书,总是好事。
如今,陈志忠仍然在贫困和孤独中坚守爱心承诺,向贫困生源源不断地寄去助学资金,同时又在寻找新的资助对象。他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心中总有一个梦想:若干年他“作古”以后,那些受他资助的贫困生学业有成,事业兴旺之时,会对他们的孩子说:有一个陈爷爷,是他帮助我上了大学,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摘自《法治与社会》 李德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