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农村养老保障改革“碎片化”日趋严重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不过,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在制度上和标准上都不统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碎片化’趋势严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1900多个县级统筹单位,标准大多是“一地一策”甚至“一地多策”。也就是说,不仅正在试点中的新农保制度互不相同,即使是一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同时存在多种制度,诸如老农保、新农保、失地农民保险、务农农民保险、农民工保险,甚至不少地区还探索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等特殊的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制度不统一,进而导致各地农民在缴费、补贴以及享受待遇的标准等方面千差万别。以一个65岁,已过一般参保年龄的农民为例,2008年他在河南郑州按最低6%的缴费比例,加上政府2000元的高龄补贴,仍需一次性缴纳7000多元,之后他每月可领取103.7元;在山东莱芜,他只需一次性交纳720元钱,以后即可每月领取40元;在北京,由于符合高龄老人条件,他无须交钱即可参保,每月领取200元的福利养老补贴。“应该看到,上述这些互不相同的制度都是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财力而设计的,精神值得鼓励,但长期看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制度安排是不合理的。”褚福灵说。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现在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佳时期。
(摘自《经济参考报》 陈圣莉王汝堂/文 2008年12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