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针对返乡农民工比较多的实际,衢州市扎实开展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助推农民转移就业。至今全市参加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已达9426人,其中参与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达599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516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4609人,获证率和获证农民转移就业率均超过80%。
该市把滞留在家的返乡农民工的转移就业作为重点,进村入户宣传有关培训政策,组织动员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市、县两级农办和人事劳动部门组织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员和农民培训联络员,积极开展农民就业需求意向、培训意向和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建立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培训需求等内容的信息档案。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排摸出服装加工、机械车工、商业服务、化工操作等10大紧缺工种,从而明确培训重点,为供需对接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各类培训政策宣传,尤其是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政策宣传,并利用各类劳务交流会,开展农民培训政策信息咨询和报名工作。1—4月全市现场咨询、登记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达到9840人,同比增加了120%。
在培训过程中,衢州市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和农民意愿设置专业,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一是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实现农民培训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如了解到“飞跃纺织”、“千万缕”、“富士特”等新开工企业急需招聘一批熟练工人,衢州市农办迅速组织培训机构开展有关技能培训,并请企业工程师直接到培训班上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后考试合格的学员到企业就业,帮助农民与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二是紧紧围绕本地产业需求开展培训。如江山市结合本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大机电、纺织服装、木业加工、新型电光源、消防器材以及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培训力度。三是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在原有20多个免费培训项目外,今年该市新增设了农民创业(SYB)、纺织工、摩托车修理、汽运调度等培训项目。全市返乡农民经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的已有512人。四是积极开展送教下乡。专业培训尽量做到送教到村。一些培训机构还实行错时教学法,安排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平行班,让农民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方便广大农民。五是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从提高农民实践操作能力出发,要求培训中实践动手时间一般要占总培训时间的一半以上,其中服装加工、电工电焊、数控车工、汽车修理等专业,实践操作时间占的比例要更高。
在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服务上,衢州市首先完善了就业信息平台。健全和完善返乡农民培训和就业档案管理,搭建集培训主体需求信息、培训机构专业信息、市场(企业)用工信息、就业跟踪服务信息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既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快捷服务,又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其次是加大推荐就业力度。要求培训学校必须为每一个培训合格学员提供不少于3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争经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的农民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三是加强就业后跟踪服务。通过完善回访制度、开通热线服务电话、建立就业信息联系卡等各种方式,不断健全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培训后农民能够实现稳定就业。该市开设了12333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电话,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劳务争议、法律援助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