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地处我省最南端,全县36个乡镇中欠发达乡镇占了25个,低收入农户达5万户、14万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收入偏低等现象十分突出。为此,苍南县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欠发达地区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机制,5年
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多人,其中欠发达乡镇的农民占到70%,转移就业率连续4年超80%,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从2002年的4123元增加到2008年的7288多元,同比增长177%。
公助民办,培训基地市场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苍南县走出了一条以民办基地为培训核心的发展道路。在基地
审批上,整合社会民办培训资源,严格按
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高标
准、区域化、不交叉等三方面进行考
量,确保有实力、有规模、管理规范的
培训机构来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在
基地扶强上,实施了“品牌和基地”
的保护政策,即一个品牌项目,通
过择优交由一个培训基地去开展培
训和管理,其他基地不能介入,从而
避免了一些无序和恶性竞争行为。
在基地管理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
度,落实专人监督实施,对训前、训中、
训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杜绝了
培训中的假、冒、骗等违规行为。在利益导向上,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基地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争取应得的经济效益。如苍南县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在县职业介绍中心建立了2家劳务中介公司,这种方式既使培训有的放矢,又为培训基地拓展了盈利空间。目前,苍南县已拥有6个综合性、开放式、规模化的大型民办农民培训基地。
调查摸底,专业设置科学化
针对农民素质培训面广量大、培训对象复杂、需求多样的情况,苍南县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在每个培训专业设置前都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的调查活动,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清市场对相关专业的需求状况。该县目前的印刷制版、缝纫车工、幼儿教师、电工、厨师、会计等6个品牌培训专业,都是通过长期的市场调查后建立起来的。2008年,仅这6个专业就占了全县农民培训92.7%的培训份额,发证率和就业率更是高达97%和91.2%。针对欠发达地区来料加工迅猛发展的特点,苍南又大力开展来料加工经纪人、企业管理和来料加工技术工人培训,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渠道。截至2008年,该县已在20个欠发达乡镇建立了130个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达到10460人,2008年直接工资收入达到79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