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红头文件为啥成了行骗“通行证”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山西原平农学院刚入学的近千名学生却选择离开了学校。他们当初满怀憧憬而来,是冲着这是一所得到有关部门红头文件推荐的“高校“,毕业后可以拿到大专甚至本科文凭;入学后却发现,原来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这所学校现在只是一所中专。
  今年3月份,当时原平农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王计禄和太原口腔卫生学校校长王永新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一个“贫困生资助中心“。按照协议,王永新负责招生,招来的学生由原平农学院管理。
  第一个发出红头文件的山西省老龄办副主任王进龙说:“其实我们也是受骗者。当初报上来的材料,说是为了减轻老龄家庭因子女升学造成的经济负担,开展针对老龄家庭子女的助学活动,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事,也就没多想,一个星期之内就批了。“山西省民政厅安置办主任尹也刚表示,他当初看了以原平农学院的名义报上来的材料,觉得比较规范,没什么问题,于是就批准了。山西省扶贫办科技教育站站长赵原说:“这个项目报上来之后,我觉得资助贫困学生是个好事,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就放过去了。另外,我看到其他部门已经批了红头文件了,心里就放松了。“
  在取得三个部门红头文件的支持后,王永新便开始组织人马到山西各个市、县大张旗鼓进行招生,招生人员声称入学之后可以上大专,贫困学生可以享受补助。从6月底到8月底,王永新组织的招生工作持续了两个月,共有1070名学生报名。在谈到此次招生骗局的监管责任时,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两个部门开始相互推诿。
  究竟该谁监管?似乎成了一笔“糊涂账”。然而骗局的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业内人士认为,骗局的发生也反映出有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如果有一个横向联系机制,公共服务部门随时向主管部门核实,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摘自《中国青年报》韩冰 李建平/文2009年10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