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去年底已达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其中大约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养老需求强烈而迫切。
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是我国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两种养老模式都受到了挑战。近年来,农村家庭规模在逐渐缩小,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难题之外,还要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等问题。乡镇敬老院正日益成为部分农村老人向往的最后归宿。但据民政部统计,全国有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相当于中国每1000名老人才有15个养老床位。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设施较差等原因,让部分农村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向往成为“奢望”。
农村养老是亿万农民自身面临的现实需求,已成一个社会焦点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尚没有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能全部解决包括物质提供、精神慰藉、日常护理等内容的养老需求。专家认为,养老制度设计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应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以实现农村养老的全面覆盖、标准多层次、模式多元化为目标,建立起人性化、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
(摘自《人民日报》 朱隽/文2010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