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循环养鸭生态致富

  豆腐渣喂鸭,鸭粪养鱼,鸭栏肥种豆,大豆制作豆腐皮,如此循环往复,既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浦江县前吴乡养鸭大户盛晓星,就是这样通过建立循环产业链,尝到了生态农业的甜头。
  盛晓星 1965年出生,1996年开始从事蛋鸭养殖。刚开始他尝试性地饲养了 300只蛋鸭,由于注重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得当,产蛋量高,在不少养鸭户亏本的情况下,他却实现了当年赢利。首战报捷,大大增强了他养鸭的信心,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他承包田地建起鸭场,养殖规模达到8000只。由于平时悉心管理,肯钻研,他的鸭场至今无重大病害发生,产蛋量也比较高,经济效益不错。盛晓星说,按目前存栏5000只鸭计算,每天光饲料成本就得上千元,如果鸭子产蛋量低,将血本无归。为提高综合效益,盛晓星还把鲜鸭蛋深加工成皮蛋,进一步拓宽利润空间。去年,他的鸭场生产的“山里妹”皮蛋、鲜鸭蛋均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及QS认证,取得了进入大型商场、超市的绿色通行证。
  养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鸭粪、稻草垫料等有机肥料,直接排放既破坏生态环境,又浪费资源,为此,盛晓星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雇人在基地内挖了一个七、八亩面积的水塘,养上鲤鱼、鲫鱼,鸭子的排泄物刚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鸭场内的稻草垫料无偿提供给本村及邻近村民种植大豆,采收后的大豆由他收购,制作豆腐皮。而制作豆腐皮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又为蛋鸭提供了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保证了鸭蛋的品质及产量。
  由于产品质量稳定,服务好,这些年来,盛晓星的生态农业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致富,他还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了手工面、鱼干等特色农产品产业,据初步统计,他每年支付农业基地的劳动力工资,收购大豆、鱼、泥鳅的费用近350万元,使当地200余户村民从中受益。
(吴益文 郑文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