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文 叶敏/摄
对于“农创客”戴可杰来说,今年4月格外忙碌,公司首家实体店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过几天就将开门迎客。“这里不仅可以买到‘江南老戴家’的各种养生膏,还能现场体验熬膏过程。”戴可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传,南宋时期,戴氏先人得到了宫廷养生桑葚膏秘方。戴可杰因此成了第三十代传人。去年,这项制膏技艺入选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戴可杰坦言,以前从未想过会从事单调乏味的熬膏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径直去了上海工作。工作期间,他不时送些父母熬的膏方给同事朋友。其中一位广西姑娘韦凤萍因喝了戴可杰送的桑葚膏,失眠症状得到改善,和戴可杰渐渐熟络起来。一来二去,两人因“膏”从相知到相爱,喜结连理。之后,夫妻俩考虑到父母年事渐高,便辞职回到老家临海涌泉镇创业。
5月采桑,6月摘梅,10月剪橘……临海水果众多,可每当水果上市时节,如何解决水果保鲜问题便摆在了果农面前。为何不把这些水果制成膏方?戴可杰说干就干,潜心研究,利用祖传制膏技艺,开发出蜜橘膏、杨梅膏、铁皮石斛膏等系列膏方。
2016年,戴可杰创办了台州戴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江南老戴家”品牌。去年,他的膏方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戴可杰介绍,从栽果树到采果、挤汁、收膏到晾膏,他跟父母学了整整5年的制膏技艺。膏方熬制最关键的是火候的把握,什么时候用武火,什么时候用文火,什么时候用余热,只有掌握得当才能熬制出地道的膏方。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周边村民都开始熬制桑葚膏,短短三四年时间,其所在的戎旗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桑葚膏村”。他还通过产销联动,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戴可杰表示,接下来,他计划开展制膏技艺培训,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这门传统非遗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农旅结合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被采访者感言:农村广阔天地富含创业良机,作为一名年轻“农创客”,我期待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戴可杰在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