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凌紫 文/摄
“虽然人晒黑了,但水变清了,清澈的莲花溪水里流淌着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是我们的青春纪念册。”近日,记者在建德市莲花镇农办主任诸可静的笔记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近几年,全镇上下同心,为清洁河道竭尽全力,使该镇从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转变为建德市“五水共治”的样板区。在奋力“治水”的人群里,“85后”诸可静就是其中一位。
过去,莲花镇是畜禽养殖大镇,最多时蛋鸡存栏300万羽、生猪存栏2.5万头。由于养殖数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限度和水系自净能力,境内莲花溪、徐家溪、江珠溪皆为劣五类水的黑臭河。2014年,在“五水共治”的推动下,莲花镇开展了以治污水为重点的“莲花溪整治八大工程”。
那时,诸可静刚休完产假,上班第一天就到镇五水办报到。作为后勤保障和综合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她不分白天黑夜跑现场、访农户,做好资料信息报送和项目工程建设的无缝对接,经常一手抱孩子,一手赶材料。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年底莲花镇境内3条黑臭河成功“摘帽”。
“在莲花镇,治污、治水的难点在于一些畜禽的退养。”诸可静说。起初,一些养殖户对此并不理解,她和同事们便挨家挨户走访,讲道理、讲政策,加班加点制定退养方案,有的方案前后修改了十多次才定下来。“虽然常常磨破嘴、跑断腿,但通过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一些养殖户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配合到配合,一起打造美丽家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莲花镇境内河流出境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全镇9个池塘和67条沟渠完成整治,小微水体水质达到三类以上。
虽然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诸可静没有停下脚步。“我们最终要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带动老百姓致富。”诸可静说,近年来,在治水的基础上,他们立足各村特色、优势,将产业发展、“消薄”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开发、土地流转设施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等途径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齐平村休闲观光采摘乐园、戴家家庭农场、昴畈精致农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促进了四季果蔬采摘、铁皮石斛健康游、民宿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如今,全镇6个村均完成了“消薄”任务,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万元以上。“守护莲花镇的青山绿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是我的责任。”诸可静说,今年已过去了三分之一时间,她更要打起精神,为莲花镇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被采访者感言: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我会始终保持对工作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来回应群众的期盼,在乡村振兴、“五水共治”、“消薄”攻坚等工作中,冲在一线,为莲花镇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诸可静(左)在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