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文/摄
沿着金华市婺城区宾虹西路一路向北,便能看到白龙桥镇高桥村,一湾碧水穿村而过,一排排崭新精致的小洋房坐落其间,房前屋后点缀了各种颜色的花草。老人们三五成群,聊天、喝茶、玩象棋,其乐融融;村办事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帮村民解决各种问题……这个靠近金华市区的小村子近年来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村民交口称赞。“这一切变化,我们的大学生‘村官’邱思卉功不可没。”一看到记者,村支书叶学斌就不停地给邱思卉点赞,“从村里的观景台、游步道设计,到村民家中庭院的布置,再到民宿规划,我们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村民大会的讨论。而这些点子的搜集、设计图公示、费用预算到挨家挨户做工作,都倾注了邱思卉的心血。”
记者去的当天,在高桥村的议事会议室里,村民代表们围坐着,讨论村里安放瓦罐造景的方案。最后的表决结果显示,超半数人举手同意,叶学斌这才松了一口气。
叶学斌说,邱思卉搜罗了很多乡村庭院建设的金点子,可一开始,农户却不买账,有些农户担心庭院绿化后,院子里没法种菜、晒稻子。
邱思卉说:“结合村民意见,我们对庭院美化方案进行了修改,更换花卉品种,并用鹅卵石、石板等代替水泥地,既满足了农户晒东西的需要,看起来又美观。”
邱思卉介绍,为让农户直观感受他们的创意,她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美术专业的师生联系,请他们帮忙在村里的各个角落画上墙画。“一有空,我就拿着图纸,到农户家做工作。渐渐地,一些农户心动了。” 邱思卉说,画第一幅墙画时正值盛夏,她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者,乐此不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里的面貌大变样。乱搭乱建的鸡棚、鸭棚变成了绿树成荫的院落,堆放垃圾的空地经清理种上了花草,院子周围的矮墙用青瓦垒起来,既接地气又好看。
“没有比较就分不出好坏。看到人家的庭院变美了,好几户村民就来村委会问,能不能帮他家也弄一个这样的庭院。就这样,村里的美丽庭院从无到有,连点成线,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叶学斌说,村里变美了,村民的素质也跟着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在邱思卉的一次次宣讲中逐渐形成。
“在我们眼里,邱思卉就是个‘十项全能’的大学生‘村官’,既负责出点子,又主攻村民思想工作,还在空闲时做施工者。”叶学斌说,自从邱思卉来了高桥村,村里的环境从两次黄牌警告一跃成为三次红牌奖励。接下来,村里要打响“花满高桥”品牌,让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采访者感言: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基层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技能,坚定了我的初心。我将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继续奉献青春和汗水。邱思卉(右一)在走访农户。